微信营销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> 微信营销  >> 查看详情

文案策划未来职业规划,下半年移动支付:从服务消费者升级为赋能中小企业

时间:2021-02-26 13:10:00   作者:www.wyx186.net   来源:网络   阅读:  
内容摘要:目前,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已取得全球领先地位。数据显示,2018年,我国银行业机构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605亿笔,总额2.77万亿元;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4722亿笔,总额1.68万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97.39%和59.73%。与20

目前,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已取得全球领先地位。数据显示,2018年,我国银行业机构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605亿笔,总额2.77万亿元;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4722亿笔,总额1.68万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97.39%和59.73%。与2012年相比,移动支付交易量增长200倍,交易金额增长170多倍。

支付是现代经济活动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承载着资本流动的基本功能。中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,无疑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和支付方式。另外,它的价值是什么

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支付结算论坛上,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文新祥表示,发展网上支付、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技术,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,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,同时也对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。特别是移动支付的普及,使我国出现了餐饮配送、共享旅游、o2o等一大批新业态,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,改变了产业结构。在一些地区,这些新形式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
2018年,中国在全球电子商务总销售额中排名第一,全球电子商务50%来自中国。腾讯副总裁、腾讯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林海峰也认为,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支付结算速度,提高了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率,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,培育共享经济等新的数字经济增长点,促进“夜经济”和零售消费增长,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
以条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,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数字金融的经典案例。林海峰表示,“中国式”支付文案策划未来职业规划创新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原因,包括监管部门的包容性监管、基础设施和账户体系的完善、政策红利等最重要的一点是,从行业内部结构来看,我国支付业主体打破了惯性思维,创造了直接服务支付方和支付方的新型支付业务模式,迅速激活了产业创新动力和爆炸式增长空间。”

目前,支付产业链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,包括商业银行、非银行支付机构、清算机构、支付服务商、用户、商户等,共同形成较为完整的支付生态系统,建立“产业林”,形成开放创新的新生态系统同时,支付业在金融、生态、科技、多元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,形成了“支付+”的新型业态,实现了多方共赢和行业繁荣发展。林海峰估计,从2012年到2018年,根据支付交易规模,第三方移动支付收入规模将从约3亿元增加到1500多亿元。

支付清算市场潜力巨大。中国银行支付清算部总经理范耀生表示,商业银行在账户体系、支付体系、风险控制和资本增值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。新兴机构具有数量少、方便、惠民等优势。各方在许多领域都有合作空间,可以取长补短,共同服务于各类市场参与者。具体来说,要突破C端,深入参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;授权b端,深入参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和生产链;连接g端,帮助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为更多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。

论坛上,业内人士还就支付清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。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表示,作为金融业重要的基础设施,要实现支付清算业的高质量发展,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,打破行业壁垒,释放更多的价值增长空间。他建议统一条码支付标准。市场调研发现,目前国内市场支持二维码的手机应用有400多个,落后的是已经上线和即将上线的近10种二维码支付标准。一些市场参与者借此建立竞争壁垒,导致用户的手机应用和商家代码通常无法识别,用户需要切换手机应用,影响消费者的支付体验。此外,缺乏标准和规范也容易滋生假冒条码交易的风险。

在谈到国际支付体系改革时,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倩表示:“在国际支付领域,我们的期望之一是出现一个可信的、不受一方控制的,“全球包容的公共支付平台”,对于探索是公营还是民营,姚倩表示,公营有公德精神,但创新精神仍有待加强,私营部门有创新能力,但却被质疑缺乏公共精神。”也许最好的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。在公共部门的指导下,允许一些有条件、有能力的商业机构探索和建立一个既能惠及公众,又能由一方单独控制的体系。实现这种探索并不容易,但政策应该鼓励这种创新。”


标签: 支付  移动  发展  增长  表示  中国  
特别提醒: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,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。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。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。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(邮箱:d_haijun@163.com),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
本类更新

本类推荐

本类排行